師父的爸爸是某日報的食評專欄撰寫
丟給我她爸爸的部落格時還一邊叨唸
"我爸文筆好差真丟臉,不過還算可以"
其實那內容挺有趣 稱不上絕好 但離丟臉高明許多
畢竟食評的重點 不完全是文筆

聽她說她爸媽時 我總是想起 曾經好希望爸媽是所謂的藝文人士
(當然所謂的藝文人士很難去下定義)
或是激進活躍派的人物
這才是所謂好的出身 我想
不過不是 爸媽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人
但現在想想 他們其實間接影響了我一些東西 一些現在還很受用的東西

國中時每次去看媽媽,都會窩在她房間翻她的書來看
村上春樹 惡童日記 米蘭昆德拉 都是那時開始認識的
不過開什麼玩笑 最好是我國中時看得懂昆德拉或村上,不然也不是現在這德行
那時候八成是為了裝模作樣才讀的
大部分的人開始讀小說肯定也是為了裝模作樣, 至少我知道赤川次郎也是
從那之後到高中斷斷續續讀些類似 棋王樹王孩子王 或千江有水千江月這些東西
再來就是白先勇或赫塞 (這些就是爸爸那挖來的書)
不過我想大概沒讀懂多少

同時從小學開始就跟著爸爸聽相聲到大
所以尼亞妳別驚訝 我群星會其實是聽相聲學來的
有些段子我到現在都還會背
令人嚮往的大同寶寶年代啊

稍微懂事一點,跟爸爸最棒的交流除了一起看頑皮豹
就是我一句你一句的吟詩,唱英文老歌
真善美就是爸爸教會我唱的
他不會寫文章 但是超愛金庸 還有阿諾電影 聽相聲 唱老歌
還有在大便時看他所謂的廁所文學 蠟筆小新

幼稚園時床邊故事查理的巧克力工廠 窗邊小豆豆
這些一直都是我成長過程中,支撐我幻想的架構之一

有幾年跟爸爸常常吵得不可開交 回家變成一種壓力
直到這幾年開始接觸日本文學 然後在裡面找到一些情感上的寄託
碰巧遇到爸爸的低潮期 我開始跟他分享讀過的作品 看過的電影
我跟他說"你在日本文學裡,是可以找到救贖的" 然後叫他從村上開始讀
隔一個禮拜回到家 我向他驗收心得
他把書丟還給我
說"妳怎麼年紀輕輕讀這變態老頭的文章? 不過這傢伙還算有才華 有的話再借我看"
看他愁眉苦臉,我就講一個新讀的作品給他聽
從山椒魚到雪國 到夏目漱石
我不知道他明白多少 不過看的出來他很開心

他最近好愛怨嘆變老 我跟他說 天啊你才50歲 這年齡超性感耶你懂不懂啊
長大了父母老了,身分也就交換過來
我好像傳教那樣介紹一部部作品,電影,音樂給他
就像當年他影響我的那樣
有時想想,生命的傳承還真是不可思議




P.S:謝謝尼亞提供的生之欲 他一定愛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ssie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