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一向很不喜歡寫趕熱潮的文章,就連《黑暗騎士》因為太喜歡而跑去看了三次,也都只是在心裡默默的熱愛著。但若加上今晚為了要陪胖,《海角七號》我即將也要看第三次了,突然有一種「竟然有部國片可以讓我看三次」的奇異感。





其實這部片早在兩三個月前因為要採訪導演魏德聖而先行看過試片了,在那之前早已聽看過的電影圈朋友們大推特推,我不免好奇什麼樣的電影可以讓大家一面討論《黑暗騎士》(這部電影在我心中已經到了神的地位了)時,還一面可以拿出來一起推薦?看完試片的當下我是非常驚喜的,雖然感覺有些地方拍得過於芭樂,但這點令我真正的大喜:台灣導演終於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而願意拍些容易與觀眾溝通的電影了,它的毫無冷場以及顯而易見的企圖心是讓我很欣賞的一個地方,加上跟導演做過訪談,讓我對導演的誠懇跟野心大感佩服,也加深我對片子的印象,但我很擔心「難得有這麼豐富的國片」這樣的印象會讓我的判斷力降低,畢竟將評斷標準放在「國片」上,多少就是有失公道,抱著這樣的心情我去看了第二次的特映,第二次對許多笑點跟拍攝手法都有免疫力後,果然發現一些片子不足的地方,不如我第一次的感覺這麼好,但又有誰會像我一樣吃飽了沒事,喜歡的電影在兩個月內動輒看上兩三次?看到同行的金J跟A都看得這麼開心,我突然明白這部片會紅實在不是沒有原因的,電影就是拍給一般觀眾看的,如果雅俗能夠同賞,芭樂一點又算什麼?


《海角七號》上映一週以來全省票房破一千兩百萬,PTT、MSN上都是狂推《海角七號》的聲音,並且聽到周圍越來越多人在這週末也跑去一探究竟,我突然有種感覺:誰說台灣人不看電影?誰說台灣人不看國片?雖說《海角七號》不是一個完美的作品,但大家都被裡面台灣人特有的熱情溫暖跟可愛所感染,大家在片子裡找到共鳴,而不是看著導演擺出長達幾分鐘的長鏡頭,然後不知其想要表達的「意境」,做這工作到現在短短兩年多之間也看了不少國片、面對面跟不少導演對談過,其中真的不乏有被我列為職業傷害的恐怖電影,連我這種自以為可以看藝術片的觀眾都看到生氣,更何況一般只想藉由電影來轉換日常苦悶心情的觀眾,更何況片子裡的「藝術」往往是導演自己說了就算?

當然不是所有的導演都只顧著自己想拍的東西,最近幾部除了《海角》之外,《囧男孩》(很推薦,九月五號上映)、《九降風》等,都漸漸開始與觀眾做起對話,懂得能夠引人共鳴的就是好電影的道理。老是聽到最近大家推薦《海角》時都會說「大家要支持國片」,想到之前與豆導聊起來,他語重心長的說「一個產業要是夠完整,哪來的支持之說?」的確,這個產業早就低迷許久了,也不能怪大家老是說要「支持」國片,畢竟大家真的已經習慣不花錢進戲院看國片很久了。如今《海角七號》能夠激起大家又重新喊起「支持國片」,也算是它成功的地方了吧。



話又說回來,前兩次不是看試片就是特映,這次會想陪胖再去看一次,多少也抱持著好歹我也花一次錢去支持一下的心態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ssie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